名师讲堂 | 谁说弱国无外交?


——王帅老师为您答疑解惑

弱国无外交?


翻看近代中国史,我们常常读到两个字:屈辱。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积贫积弱,成为受人宰割的对象,新中国成立之后的较长时期内,综合国力仍然较弱,在国际上遭受敌对势力的孤立,不能发挥大国的影响力。

然而,牢记历史是为了避免历史重演,历史的悲情并不能阻碍我们对现实的理性思考。2022年年末,在东上高级中学学术报告厅,东上高中历史组的王帅老师结合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与自身对历史的深刻洞察,为同学们送去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讲座——民国初期的“弱国外交”。



讲师介绍


王帅 历史教师

四川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史,曾从事改革开放史研究工作,后投身高中历史教学,平时注重将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工作中。

DONG SHANG



课堂现场


“众所周知,中国在20世纪上半叶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但中国与日本的外交战其实早已打响,双方在20世纪最早的交锋是围绕山东问题展开的。”

讲座中,王帅老师首先就山东问题的由来展开了叙述。甲午战争失败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德国入侵山东;日本在打败德国、占据青岛之后,提出了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企图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控制。为了抗击外敌入侵,1917年3月14日,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国宣战,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数万名中国劳工远赴欧洲,背炮弹、运粮草、抬伤员……为协约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在随之而来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外交斗争,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维护主权完整的强烈愿望。

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了战后协约会议——巴黎和会


王帅老师的精彩论述,再现了近代中国外交的风云变幻。东上高中的广大学子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近代中国外交的艰辛与不易,对以陆征祥、顾维钧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职业外交官有了更多了解。

正如王帅老师所言,外交不是强国的专利,弱国同样有外交。“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这些改写弱国国运的外交事件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屡见不鲜。从中国近现代以来形成的“以弱对强”的外交传统到如今的“大国外交”,中国外交早已在变局中劈波斩浪,在乱局中勇毅前行,取得历史性成就。


百余年弦歌不辍、踔厉风发,先辈们留下的足迹,传递着信仰的力量。讲座结束后,回溯中国近现代史,东上高中的学子们更加懂得了珍惜当下的学习和生活,并将以更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来应对未来的挑战,在矢志奋斗中奏出激昂的青春乐章。



编辑 /教务处

审核/行政办公室

联系我们
成都市惠王陵东路109号

联系电话: 400-8373-777
咨询qq:4008373777